岂谓中途失少君,断琴残瑟乱纷纷。梨花寒食夫君梦,知逐秦台几处云。
挽陕妇人。明代。祝允明。 岂谓中途失少君,断琴残瑟乱纷纷。梨花寒食夫君梦,知逐秦台几处云。
祝允明(1460—1527)字希哲,号枝山,因右手有六指,自号“枝指生”,又署枝山老樵、枝指山人等。汉族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他家学渊源,能诗文,工书法,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,流传有“唐伯虎的画,祝枝山的字”之说。祝枝山所书写的“六体书诗赋卷”、“草书杜甫诗卷”、“古诗十九首”、“草书唐人诗卷”及“草书诗翰卷”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。并与唐寅、文徵明、徐祯卿齐名,明历称其为“吴中四才子”之一。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,情性相投,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。 ...
祝允明。 祝允明(1460—1527)字希哲,号枝山,因右手有六指,自号“枝指生”,又署枝山老樵、枝指山人等。汉族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他家学渊源,能诗文,工书法,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,流传有“唐伯虎的画,祝枝山的字”之说。祝枝山所书写的“六体书诗赋卷”、“草书杜甫诗卷”、“古诗十九首”、“草书唐人诗卷”及“草书诗翰卷”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。并与唐寅、文徵明、徐祯卿齐名,明历称其为“吴中四才子”之一。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,情性相投,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。
滕县。明代。杨起元。 畴昔之京国,荒凉见兹县。今我复斯来,甫田昔为佃。颇闻长官仁,招集得民便。麦秀匝四野,牛羊勿履践。但愿风雨时,民获饱粱面。前日江淮行,稍闻赵代甸。连年苦旱魃,黔首尽离散。不觉投匕箸,岂复顾厨馔。兹土景物舒,举目皆可忭。天人本相待,有备故无患。彼岂无父母,夫何罹此变。无乃期会繁,反令慈惠殄。征夫徒駪駪,忧喜付闻见。
折桂新亭。宋代。钱闻诗。 面对三江背五峰,一亭屹屹睨其中。蓬莱弱水眼前是,不必思航大海东。
诉衷情令。宋代。杨炎正。 露珠点点欲团霜。分冷与纱窗。锦书不到肠断,烟水隔茫茫。征燕尽,塞鸿翔。睇风樯。阑干曲处,又是一番,倚尽斜阳。
月夜泊石牛。清代。金居敬。 人静黄昏后,扁舟泊石牛。乱虫喧入夜,孤月自明秋。酒送乡心远,诗分客路忧。姮娥流素影,伴我住滩头。
再题翠云山房。。弘历。 平生山水心,胜地辄留咏。虚轩惬远寄,万象供临凭。岚霭朝夕变,峰峦前后映。秀是图画体,贞为松柏性。如是契静悟,终古大圆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