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风吹鹤到人间。凉月满缑山。银河万里秋浪,重载客槎还。
河汉女,巧云鬟。夜阑干。钗头新约,针眼娇颦,楼上秋寒。
诉衷情·七夕。宋代。吴文英。 西风吹鹤到人间。凉月满缑山。银河万里秋浪,重载客槎还。河汉女,巧云鬟。夜阑干。钗头新约,针眼娇颦,楼上秋寒。
“西风”两句,化用《列仙传》中的神话故事。“缑山”,一名“覆釜堆”,亦作抚父堆,山在河南偃师县南。据《列仙传》说:“周灵王太子晋在缑山乘白鹤升仙。”梦窗触景生情,借用神话传说开篇。此言其在幻觉中好像看到秋风送着仙鹤降临人世,月色辉映着升仙之地,仿佛自己也可以驾鹤飞升一般。“银河”两句,言七夕之夜晴空万里,天河显得格外明亮,团团星云组成了无边无涯的星浪,幻觉中,词人又觉得有迎客的仙船(贯月槎)正从天河中飘然而来。上片缀连起两则神话传说,使读者阅后也感染到一种飘飘仙气。
“河汉女”三句,应题“七夕”。天孙织女,巧手梳妆,云髻高耸。她在夜空中斜依在天河边。“阑干”,这里有横斜之意,与唐刘方平《月夜》诗:“更深月色半人家,北斗阑干南斗斜”中“阑干”意相同。“钗头”三句,地上“乞巧”。与天上王母划钗成河强使织女牛郎一年限见一次一样,人间少妇们七夕欢聚,其实也只有一年一度,所以她们珍惜这一有限时间,穿针乞巧,尽兴游玩,脸上漾溢着纯真的娇笑。不知不觉她们在绣楼上度过了一个凉爽而难忘的秋夜。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 ...
吴文英。 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
与国贤良夜歌二首 其一。唐代。张柬之。 柳台临新堰,楼堞相重复。窈窕凤皇姝,倾城复倾国。
次韵晚入五华寺。明代。胡粹中。 向晚寻幽寺,明霞飞远林。四山新雨歇,一径绿苔深。松老齐僧腊,泉鸣和梵音。阶前两驯鹿,去住识禅心。
静乐。元代。丁鹤年。 高人嗟逝矣,静乐尚求诗。岂意无为道,翻成罔极悲。二难勤继述,一默付希夷。饮水心愈洁,看山意更迟。伤乌营冢日,吊鹤造庐时。霜露增新感,烟霞遂宿期。闭门春事去,隐几午阴移。未坠青云志,仍工白雪词。每怜司马病,深忝叔牙知。惭愧无佳句,缄题慰孝思。
白须。宋代。苏辙。 少年不办求良药,老病无疑生白须。下种已迟空怅望,无心犹幸省工夫。虚明对面谁知我,宠辱当前莫问渠。自顷闭门今十载,此生毕竟得如愚。
送仲猷北归二首 其二。宋代。朱松。 欲寻当日故山盟,身世今如海一萍。归路上心真了了,愁根入鬓已星星。挽衣共釂东西酒,折柳送行长短亭。念我知君回首处,萱丛菖叶一时青。
用五河县孙驿丞行简秋凉感怀诗韵 其六。明代。郑真。 水郭人家处处幽,太平久已息边筹。箜篌曲奏虹桥月,刁斗声传雉堞秋。展席恍惊珠露滴,据床遥指玉绳流。封书欲寄南飞雁,翠竹窗西人正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