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生于世如病叶,满蚀虫痕如霰雪。
老去家祸承国凶,遯迹偷活亦痴绝。
棹湖惘惘魂茗迷,攀壑茕茕骨欲折。
往往罢游当落日,身随雁影穿烟灭。
楼头独酌问何年,壮事绮怀飞电掣。
弥天哀愤自开阖,但俯澄漪鉴面缬。
海滨一老善男子,郡国利病察纤屑。
呵嘘元气起羸饿,呻号裂梦那忍瞥。
复倾肝膈迭吟咏,寄痛略依变雅说。
呜呼何术挽横流,早验错铸九州岛铁。
次答蒿叟迭用东坡聚星堂咏雪寄怀。近现代。陈三立。 我生于世如病叶,满蚀虫痕如霰雪。老去家祸承国凶,遯迹偷活亦痴绝。棹湖惘惘魂茗迷,攀壑茕茕骨欲折。往往罢游当落日,身随雁影穿烟灭。楼头独酌问何年,壮事绮怀飞电掣。弥天哀愤自开阖,但俯澄漪鉴面缬。海滨一老善男子,郡国利病察纤屑。呵嘘元气起羸饿,呻号裂梦那忍瞥。复倾肝膈迭吟咏,寄痛略依变雅说。呜呼何术挽横流,早验错铸九州岛铁。
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 ...
陈三立。 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
过故洛阳城。宋代。司马光。 四合连山缭绕青,三川滉漾素波明。春风不识兴亡意,草色年年满故城。
次韵晚入五华寺。明代。胡粹中。 向晚寻幽寺,明霞飞远林。四山新雨歇,一径绿苔深。松老齐僧腊,泉鸣和梵音。阶前两驯鹿,去住识禅心。
题湖上废寺二首 其一。明代。唐顺之。 禅宫旧枕清湖曲,与客寻幽试共登。独树春深初着蕊,空山行遍不逢僧。台荒曾与施乌食,城化徒闻驻鹿乘。惟有松房明月影,夫年长似为然灯。
同樊润州游郡东山。唐代。皇甫冉。 北固多陈迹,东山复盛游。铙声发大道,草色引行驺。此地何时有,长江自古流。频随公府步,南客寄徐州。
赠张濆榜头被驳落。唐代。赵嘏。 莫向花前泣酒杯,谪仙依旧是仙才。犹堪与世为祥瑞,曾到蓬山顶上来。
赴金陵舟过霅川偶作 其一。宋代。李光。 孤村远浦接微茫,处处经行看插秧。却忆年时住家处,藕花无数绕林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