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郁惠山旁,中有隐君子。
承传讲学风,刻厉饬伦纪。
一世腾万里,祸乱愈弗止。
侈言匹夫责,诡遇余丧己。
先生瞑槁梧,内证主静旨。
道胜物不疵,县解不老死。
两孤抑何贤,寤寐绵神理。
扬芬采曲儒,薄俗宁获此。
钱生契独行,立传追范史。
吾衰美其文,缀咏亦赘耳。
书无锡高老愚翁家传后。近现代。陈三立。 行郁惠山旁,中有隐君子。承传讲学风,刻厉饬伦纪。一世腾万里,祸乱愈弗止。侈言匹夫责,诡遇余丧己。先生瞑槁梧,内证主静旨。道胜物不疵,县解不老死。两孤抑何贤,寤寐绵神理。扬芬采曲儒,薄俗宁获此。钱生契独行,立传追范史。吾衰美其文,缀咏亦赘耳。
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 ...
陈三立。 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
渔家傲 一首李公求。金朝。王哲。 圣老子元姓李。今正是遗风起。向他方求出离。明位。从坎暗清凉地。便施仁兼富义。还略叙闲中意。内无心真活计。分美。都水火须交济。
苕雪与觉先弟先后寄菊数十种日涉小园聊复成咏 其四。。陈曾寿。 亦有高秀姿,亭亭满月相。得霜乃清严,禁雨不悽怆。空室了无悦,得意千载上。龙章虽隽烈,天黥偶遗忘。出为一大事,甘此诗酒放。
初冬有事武闱登三山南楼眺望。明代。卢龙云。 一上层楼寓目宽,南中十月只轻寒。千山雨过林仍绿,万木霜催叶未丹。骑射此时资讲武,蒐罗他日备登坛。汉家颇牧频推毂,须信封侯事不难。
除夕喜儿曹皆远归。明代。梁兰。 儿曹远近俱儒仕,一在筠州一阆州。两地行程非可约,片时归计似同谋。且从除夕尝家酝,莫问新年买客舟。代际唐虞各努力,老夫白首自无忧。